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5章 人为何要立志

但也有人表示表示不解。

【既然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么难理解,为什么当年古人不写直白点?非要藏藏掖掖着不说清楚?】

【小兄弟,你有没有想过,不要把你现在认为理所应当的事情当做历史上理所应当存在的东西,以前写东西哪里来的纸啊?孔子韦编三绝,我们古人写东西都讲究微言大义,一本道德经才多少字,一本论语才多少字,再看看现在所谓畅销书一本多少字?这些书都是把东西嚼烂了喂给你,可以帮助你消化,但里面会不会加了自己的狠活?你吃饭总得自己吃才能得到最充分的营养吧?胃为了消化物质营养而存在,而大脑同样是为了消化精神营养而存在。】

【况且从声韵学上来说,我们没有废除汉字,虽然不查辞典不明其意,但即使读到几千年前的《诗经》依然能感受到千年前的质朴情感,这就是语言的美感!现在你们看看儒家文化圈之前主张废除汉字的国家,已经看不懂自己国家的文物历史了!】

【秦汉嫌诸子文章立意太高难以超越就崇尚骈文,东汉自降格调发明乐府,后有新乐府,到了唐朝干脆放弃难度高的骈赋成就了唐诗,宋人搞不出唐诗的意境就用上了戏子的词调成就宋词,元朝干脆拿地方的调调放台面上成就了元曲。直到近现代,好诗好词写不出就抨击传统引进外国文学,当下发现西方不过尔尔又怀念巍巍华夏八千年。主流永远在用脚踩着经典怀念经典。】

-------------------------------------

屏幕中。

似乎因为当年很少有人可以倾听刘子华这么畅所欲言的谈论心中想法,所以老爷子此时明显情绪高涨,他望向殷阳如一位长辈劝学晚辈一般嘱咐道:“孔子当年求学之辛,甚我百辈。我之所以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来,只不过是因为有两个字驮着我前行!”

“敢问先生,是哪两字?”

殷阳帮屏幕前的所有人好奇问道这位当年在异国他乡经历了无数酸甜苦辣的民国志士!

张炀此时不自觉地挺直了后背,并将屏幕的声音开启到最大!

冥冥之中,他意识到接下来刘子华所说的话语会对如今的他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当年在法国的刘子华之所以能坚持下去,必定是因为心中有一种力量可以支撑着他度过那在远离故土千万里孤灯独明的夜。

而迷茫的他此刻正好迫切地想得到这个答案,如同彷徨于原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