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0章 暗助故旧

1941年冬,纷杂的战火夹杂着乌黑的硝烟时不时出现在豫北冀南的大地上,硝烟遮云蔽日,天空一片阴沉,而大地除了焦土就是一片灰黄,没有丝毫生机。华北大地上的百姓一片忙碌,却始终收不到保证全年果腹的粮食。

刘锦泰率刘家众人祭祀神农和田祖之后,怀着忐忑的心情种下了麦子,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大家张罗完种地的事情后,就张罗着栓子和春妮,张义和姚静姝的婚事,办婚礼之前,刘锦泰也提议给刘景荣和绣娘补办婚事,他们都拒绝了,主要是爹娘兄弟都四散漂流,办起婚事难免缺少遗憾,而且徒增伤感。

趁着冬季农闲,刘家村的人没有请吹响器的,给四个新人办起的婚事可是热热闹闹的。辰时一到,主婚人王来顺进行婚事安排,之后对大家说:“此乃华夏人之盛典,新人喜结连理,共生共育,白头偕老,我宣布,婚典开始!”刘锦泰吟诵着《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接亲起架!”

新郎栓子一身披红挂彩,头戴礼帽,胸前十字叉花锦绣,满面春风喜气洋洋地骑着马,逢人就拱手作揖,相互祝贺;帮贡们有的赶着马车,有的抬着轿子,有说有笑地相互祝福,遇到孩子就撒糖,遇到老百姓就给窝头,高粱馒头,而且丝毫不避讳乞丐。

接亲队伍到了春妮家,经过娘家人的设卡,刘景荣熏艾烟,除瘟病,送红包,散喜财,栓子进入闺房前,请新娘,背新娘,拜高堂,每一步都有讲究,王来顺也从一旁帮忙,刘景荣也按照刘锦泰交代的办的有板有眼。

刘景荣念诵着《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正式带着迎亲队伍回程。按照乡下习俗,接亲和回程不能走同一路,而且事先都要问明所经村庄是否有红白事冲突,而这回程都交给了王小光,小光也在回程中安排了岗哨,好在并未出现异常。

接亲到刘家村后,刘家早已热闹一片,大家都满面春风地相互庆贺,围绕着坑灶台烧火做饭,有的劈柴,有的担水,有的洗菜,有的做菜,小二狗和正安随着不少的孩子来讨要喜糖瓜子、窝头高汤,很多大人也不断劝说:“这会儿吃饱了,到坐桌时咋办?”整个刘家村,除了新房,就数灶台热闹。虽然怕引起鬼子和汉奸的注意,没有放鞭炮,但是乡村百姓的热闹喜庆程度丝毫不亚于过年;大家的想法很简单:有好吃的就是过年。

刘锦泰接亲后,由绣娘搀扶新娘过火盆,撒麦麸,预示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