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40章 旧事重提

今年的欧洲三大电影节,整体关注度都不高,但业内却给以高度的评价,认为是最具包容性的一年,比如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是来自泰国的电影《记忆前世的人》,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蜜蜂》来自土耳其,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是来自美国索菲亚·科波拉执导的《再某处》。

为何突然有此类言论,这归功于最近好莱坞正在进行的的诉讼案,联美公司与黑石集团的正面交锋,虽然是商业纠纷案件,但折射出好莱坞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过度商业化。

所以来自欧洲的媒体就趁机抛出此类观点,维系电影艺术的地区在欧洲而不是美国,从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近几年全球化加快,已经具备挑战奥斯卡的实力。

欧洲三大电影节其实在规模上并不亚于奥斯卡,但在受关注受追捧的程度上却始终不如奥斯卡。欧洲的普通民众很多都喜欢收看奥斯卡,但美国民众对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却知之甚少,很多人并不知道有这么些电影节。

当然了,这也不能说明什么,美国人并不代表全世界,而且他们当中拥有护照的人不足三成,可以说是一帮没见过世面的家伙。

所以欧洲人总是把美国人形容成一群粗鄙的暴发户,哪里懂什么艺术。

不可否认,在这些方面,欧洲的确做的相当不错,几乎垄断全球奢侈品市场,同样是一个包包,一瓶香水,价格差别可以让人抽筋。

但偏偏在电影方面,就是玩不过美国人,看看目前影史最卖座的电影,没有一部是来自欧洲自产的影片,问题出在哪里,这真不符合作为世界电影发源地的名头。

于是乎,就有了商业与艺术电影的争论。

说到底还是欧洲人自傲又自卑的情绪在作怪,商业上无论如何也竞争不过好莱坞,只好将“艺术”这块招牌竖立起来聊以安慰。

相比建国不到三百年的美国,欧洲可是有几千年的历史,足够支撑他们用看“乡巴佬”的目光看美国人。为了和粗鄙的只知道赚钱的美国人区别开来,欧洲的“艺术家”们自然要装得高雅一些。

有如此想法并不奇怪,否则该怎么继续保持该有的体面。

何况,他们感到气愤的事情远不于此,今年来自好莱坞三大导演,没有一个参加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他们赚欧洲人的钱,却不履行义务,简直不可原谅。

古旋风这下真百口莫辩,干脆躲在片场不露面,斯皮尔伯格干脆跑到澳大利亚度假,至于卡梅隆直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